<form id="5rx5d"><th id="5rx5d"><progress id="5rx5d"></progress></th></form>
    <address id="5rx5d"><listing id="5rx5d"><meter id="5rx5d"></meter></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5rx5d"><address id="5rx5d"><nobr id="5rx5d"></nobr></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5rx5d">

      <address id="5rx5d"><address id="5rx5d"></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5rx5d">

        <noframes id="5rx5d">

        <address id="5rx5d"><form id="5rx5d"></form></address>
          <noframes id="5rx5d"><address id="5rx5d"><nobr id="5rx5d"></nobr></address><form id="5rx5d"></form>

          <form id="5rx5d"></form>

          百年工業 在這塊土地上,我們的前輩100年前就開始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開創了工業的先河。繼承和發揚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

              1899年,一戰期間,虎踞山東半島的德國侵略者為了煤炭資源的運輸,德國人在博山建了一座鐵路橋。這條橫架在博山孝婦河上空的鐵路橋已經伴隨這個城市經歷了100多年的光陰。這座鐵路橋不僅僅是見證歲月更迭的老者,他還是博山乃至中國近代屈辱史的一頁書簽。然而,直至今日,每當有火車鳴著汽笛緩慢的駛過這座鐵路橋,似乎每一個博山人又能看到100多年前博山工業孩童般蹣跚學步的身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博山,是一座位于魯中地區,四面環山且面積只有682平方公里的小城鎮。在這座只有47萬人口的小城市里,幾乎每個人都能知道她還有個古老的名字,顏神鎮。自古以來,博山就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早在1664年,官拜清朝三部尚書的孫廷全告老還鄉回到博山后就在其著作《顏神雜記》中描述過博山的手工業——琉璃。在《琉璃志》中孫廷全以科學的紀實態度和筆法僅用2000余字就把琉璃及其產品的成分、煉制過程、產品種類、制作工藝描述的清清楚楚?!读鹆е尽肥且徊肯到y并且全面的記述琉璃工藝技術的科技文獻,他也是一座博山早期工業的里程碑。

              一聲炮響敲開百年工業的大門

              春秋戰國時期的《考工記》應該算是中國較早的一本關于工業技術的文獻了,文中記錄了先秦時代制車、兵器、練染、建筑、水利等手工業技術。作為齊國官書的《考工記》反映了中國古代所達到的科技和工藝水平,也側面證明了當時位于魯中地區的淄博在工業方面的建樹。盡管博山一帶自齊國開始就有著發展工業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遺憾的是歷代封建王朝重農輕商的思想并沒有讓當時博山的“鐵工業”得到持續的發展和創新。直到1869年,德國旅行家,地理和地質學家,科學家費迪南  李?;舴襾淼讲┥?,這一切開始發生了悄然的變化。

           

              早年曾致力于地礦學研究的魯迅曾說:自利氏(即李?;舴遥┯螝v以來,膠州早非我所有矣。在魯迅看來,李?;舴沂堑聡终寄z州灣的主謀之一,他以地理學家的身份吹響了德國參與瓜分中國的殖民號角。在李?;舴已劾?,半島以西的廣大腹地,宛如一條飄逸的黑綢帶,上面綴滿了烏黑閃亮的煤和鐵。沿坊子,博山一路西行,形成年代相近的煤層連綿不斷,在博山以南,煤層又在黑色的山脊中起伏,礦脈時隱時現,向濟南府方向延伸然而在博山期間的這一切所見所聞以及李?;舴矣?/span>1882年出版的第二卷《中國》成了鼓動德國侵華的重要誘因。

              伴隨著德國政府的堅船利炮,1899923日,膠濟鐵路開始修建。1010日,德國投資1200萬馬克,成立了山東礦山公司(即德華礦務公司)。三年后,德國將在濰縣的深鉆探設備運到淄川,并在淄川南鋪附近打了第一號鉆孔。190461日,修建費5290.12萬馬克、全長398.06公里的膠濟鐵路全線通車。15日,專為運送淄博礦區煤炭的博山支線通車,全長38.87公里。

              從一戰期間德國的侵略到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對博山的瘋狂掠奪,他們都在博山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屈辱烙印。但是在這段時間里,侵略者為了更快的挖掘和開采煤炭資源,相繼帶來了世界上所謂的先進裝備,其中包括礦用閥門、礦用水泵、礦用車輛等工業革命時期的成果。機械設備的維護和維修離不開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于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伴隨著被侵略的恥辱,博山人民開始了自己懵懂的工業之路。

              20世紀初博山成為淄博機械工業的發源地。1918年,博山盛祥、晉泰兩家生產氣泵、鍋爐等礦用設備的小鐵工廠建成,不久又有合興、恒泰等廠創辦。越來越多的鐵工業企業在那個黑暗和屈辱的年代里落地生根并且艱難的生存下來。

              因煤而生,依煤而長。博山的工業已經伴隨著中國近代史踉蹌走過了100多年的時間,她不僅僅是博山人的歷史,更是這個國家工業發展的縮影?,F如今,幾乎每一個博山的工業企業都能夠將這個地方的歷史故事徐徐道來,這不僅是一種傳承,更是對博山百年工業榮辱史的尊重。